top of page
singing bowl cert course jan 2024 blog post banner.png
作家相片PLUS Wellness

「為甚麼我總是不及別人好…」——與比較共處


人們天生愛比較?比較心理如何影響我們?3個練習學會與比較共處!|Wellness+ 誌
From Freepik

從小父母會將你和別人家的小孩,甚至你的兄弟姊妹比較嗎?小時候我們可能不理解父母為何總愛比來比去,到長大後發現社會上的比較無處不在,才知道人作為群居動物,天生就會比較。


一、為甚麼要比較?

(一)社會比較理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於1954年首次提出「社會比較理論」,指當人在無法以客觀標準量度去量度事情,因此藉著與他人比較來進行自我評價。例如伴侶問你:「你有多愛我?」你會怎樣回答?你的回答又是否能令對方滿意?每人對愛的定義、程度不同,沒有一個愛的客觀指標,人很自然就會透過觀察、比較其他情侶的相處模式,來評價自己愛與被愛的程度為何。


(二)比較文化

在華人社會的文化中,人們的比較心理尤其嚴重。這是基於華人重視家庭觀念,親戚關係較緊密,大時大節相聚時,談論的話題不外乎圍繞伴侶與子女的學業/事業/成就,有意無意間在互相攀比。比輸了的父母,可能回家後一句「你看別人家的孩子」,為孩子帶來壓力。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自然也學會了處處與人比較。


另一方面,社交媒體雖然方便即時了解朋友的生活,看似拉近了人際距離,卻也助長了互相攀比的風氣,例如社交媒體帳號的追蹤人數、每個帖子的讚好數量、手袋和服飾價值、旅行次數等,會讓人默默計算個人生活幸福指數及受歡迎程度在朋友圈子中達到甚麼水平。


二、比較心理的影響

在跟別人比較的過程中,我們固然可以更了解自己,幫助自己定位。因此,適當的比較可以推動我們進步,但過度比較卻會帶來弊病:過度向上跟一些比你更好的人比較容易令我們產生壓力,使自我價值低落;過度向下比較則令我們安於現狀,失去動力。


三、停止不了的比較—— 3 個簡短練習學會與比較共處

人們天生愛比較?比較心理如何影響我們?3個練習學會與比較共處!|Wellness+ 誌
3 個簡短練習學會與比較共處

(一)專注當下自己的感受,練習自我接納

在比較的過程中,你的感受是如何?先別急於理性分析,也不要妄下判斷,好好感受自己的心情、想法。不要過於糾結過去、未來以及其他人,對於你無法控制的事,專注於當下,接受自己現在的模樣、欣賞所擁有的一切,從而找回內心的平靜。


(二)以同理別人的眼光,同理自己

一些錯誤的比較心態,會讓人總是看到自身的不足,永遠覺得別人比自己好,苛求自己事事做到最好、想獲得所有人認同,反而會變得不像自己。當你看到身邊的親友為此困擾,你會怎麼安慰他?有些柔軟的心、溫柔的話,我們總是留給別人,而苛待自己。這次,不如試試以同理他人的態度來同理自己?


(三)減少使用社交媒體

如果你發現自己使用社交媒體時,經常不自覺地與他人比較而變得情緒低落,請減少使用社交媒體,利用省下來的時間自我增值或做一些自己喜歡、重視、擅長的事,放鬆心情,重拾自主度與自信心。

==========================

參考資料:

Festinger L (1954).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Human Relations. 7 (2): 117–140. doi:10.1177/001872675400700202.

0 則留言

​最新活動及課程推介

  • Facebook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