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大眾對情緒勒索的認知多了,明白這個現象十分常見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之中(如情侶)更常見情緒勒索情境。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萬一自己不幸遇上情緒勒索,到底要如何解決呢?
一、甚麼是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職場、親子、夫妻、情侶、朋友等,情緒勒索者可能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等。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因而順服對方的要求,長久下來,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被勒索者的所有決定與行為。
二、情緒勒索的三項重要元素
不少人動輒就說自己被情緒勒索,要判斷是否被人情緒勒索的關鍵在於,對方是否無視你的感受與底線,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以下是情緒勒索的三項重要元素:
(一)貶低你或你的能力
勒索者慣常貶低被勒索者的人格或能力,令你懷疑自己,誤以為聽他們的話就是變好的真理。例如經常批評你「為甚麼你這麼愚蠢?」或暗示你對他們的依賴——「沒有我你甚麼都辦不成!」。
(二)引發你的罪惡感
我們內心都充滿了不同原則、規條和枷鎖,可能是由社會加諸下來,又或我們成長中慢慢培養出來的。勒索者擅於運用這些引發你的罪惡感,從而使你產生巨大的焦慮,改為迎合他們。譬如將自己的不幸和情緒怪罪於你——「我今天感到生氣都是因為你沒有及時接聽我的電話!」。
(三)剝奪你的安全感
勒索者威脅奪取你的重要事物或斷絕關係,例如伴侶說不再愛你了,讓你因患得患失,處於不安及焦慮,於是只能順應他們的要求或是討好他們。
三、越親密越窒息?情侶之間的情緒勒索
「我知道我很愛你的,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了你好。」
「你再和異性說話,你就是不愛我,我就和你分手。」
「你敢離開我,我就自殺。」
以上都是情侶之間常見的情緒勒索,勒索者會為求達到自己的目的,透過要求、沉默、暗示等方式施加對方壓力,甚至威脅對方,而且往往打著愛的旗號,讓人難以分辦。
例如一個關於愛情與金錢的經典討論,不少女生認為男方作為另一伴需要付上全部的日常花費,吃飯是男方付,衣服也是男方付,認為這是社會上的常理,也是男方愛的表現。先不論男方有沒有這個經濟能力,即便有,愛和是否要幫女方付上所有費用,兩者並沒有必然關係。如果女方不顧對方感受,堅持男方如果愛她就要付錢的話,可能已經屬於情緒勒索者了。
不管出於有意還是無意,不少人都會用愛去包裝自己情緒勒索的行為,小至你今天穿甚麼鞋,大至你所有事情都要得到對方批准。
四、如何擺脫情緒勒索?
要解決或避免情緒勒索問題,可以從建立「情緒界限」開始。建立「情緒界限」指,在情緒上與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不要過份被別人的情緒左右,保持自我。每一次與人互動,我們都是出於個人意志去選擇。具體建立情緒界限的步驟,諮商心理師周慕姿提出了「停、看、應」原則。
(一)停:停止對話,離開現場
即使情緒勒索者表達得有多急切,你也可以先給自己一點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必要時可以先離開現場,從對方建構的壓力場域脫離。
(二)看:覺察情緒來源
離開現場後,可以先稍微放鬆自己,覺察自己的感受與想法,並理性分析剛才的事情或對話。對方有沒有設下情緒陷阱,會刺激到你焦慮、不安、內疚等情緒,即使並非你的責任?
(三)應:擬定因應策略
你可以答應對方,也可以拒絕對方,不管你的選擇是甚麼,都要記住你下的決定是出於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因為害怕或焦慮某種後果。當你答應了對方,也要有心理準備,預想對方可能的反應和行為,提早擬定對策,當發生情緒勒索時,可有效自保和穩定情況的方案。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有點困難,可以先給自己定幾個目標,如果做不到「應」也沒關係,先從「停」開始,給自己更多空間慢慢想清楚,續漸脫離情緒勒索的枷鎖。
在了解甚麼是情緒勒索與情緒勒索解決之道後,切記不要成為情緒勒索情侶,亦不要以這種態度來對待身邊人。
參考資料:
周慕姿:《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台灣:寶瓶文化,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