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陀螺在眼前轉動着,到底我們現時身在現實,還是夢境呢?這個來自十多年前電影《潛行空間》(Inception)的橋段,深深讓我們體會到夢境的可能性,同時思考夢境背後的意義。說到底,人為甚麼會發夢呢?
一、夢境、情緒及心理療癒
古時,關於夢的解釋幾乎都是圍繞宗教哲學性打轉,到後來被譽為「心理學之父」的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創始人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為夢的意義賦予了心理學上的解釋。他認為夢境之所以怪異、不連異,是因為它必須掩飾一些無法被接受的願望、被壓抑的情感,以及潛意識的內在衝突。
其實夢境是一種處理情緒及壓力的方式,協助我們在心理層面上去應對生活的挑戰。此外,夢具有模擬面對威脅、危機等情景的功用,透過腦內「綵排」提高處理危機的能力。同時亦有理論指出,夢有助大腦的自我修復及重組,持續維持神經健康及認知功能。不少心理學家更已將「清醒夢」(Lucid Dream)療法應用在心理治療,而且被證實能有效改善創傷症候群等心理症狀,因此可見發夢對情緒健康十分重要。
二、惡夢的影響
發惡夢通常代表我們潛意識存在的壓力、焦慮和恐懼,例如在我們失去親人、失戀、失業等遇到重大挫折時,我們更容易發惡夢。此外,惡夢也可能與我們兒時的創傷經歷有關,這些經歷可能會以怪異、恐怖的形式出現在夢境,例如被追殺、高處墜落、被自己恐懼的事物(如水、蟲子)淹沒等。長期發惡夢不但影響我們的睡眠品質,更會對我們的情緒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大腦無法好好休息,自然無法應付日常學習或工作所需。
三、促進良好夢境和情緒健康的方法
想要一覺好眠,我們需要保持一致且良好的睡眠習慣和環境,例如睡覺前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將睡房的光線調暗等等。如果您發現自己一直發惡夢,不妨從壓力入手,學習一些減壓技巧,練習如何放鬆自己,同時也可以將惡夢記錄下來,探索夢境和裡面的象徵意義,透過分析尋找根源問題。如果問題持續發生,您可能需要尋求專業支持和諮詢。
夢境猶如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出我們內心的渴求和陰影,只要我們能妥善利用夢境,便可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運用內在力量逐步調解內心的衝突,並與過去的夢魘和平相處,自我療癒和成長。
參考資料:
克莉斯汀‧拉馬克(Kristen LaMarca)著、劉名揚譯:《清醒夢療法:鍛鍊意識力、創造力,學習自我覺察、克服恐懼、釋放壓力》,台灣:本事,202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