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主動關心身邊人💞//
確診數字每日創新高,身邊可能陸續有不少親友不幸確診,過著漫長的隔離生活;即使非感染者,很多人當前也要留在家中避疫。礙於社交距離限制,我們無法親身陪伴親友,但仍能主動以電話或訊息關心他們日常作息及情緒需要。
.
在關心身邊人時,可考慮以下各方面,維持大家的社交聯繫,並留意特別健康及情緒警號:
.
1️⃣關心日常健康狀態
對確診親友及高危人士(如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可定時主動關心他們的健康狀況,如有沒有出現嚴重病徵: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抽搐等,有沒有足夠藥物、食材及衛生用品。如有需要,可協助他們尋找醫療援助的方法或代他們出門添置日用品。另外,也可以分享一些簡單的健康食譜及伸展運動影片,讓他們的隔離生活過得更自律、健康。
.
2️⃣ 謹慎分享疫情資訊
過量及未經核實的資訊會引起焦慮及恐慌,向身邊人分享資訊前要好好考量可信度,亦避免大量轟炸。不少網上新聞及文章的標題都改得核人,令不少「標題黨」未認真閱看內文,就胡作結論、不停轉發及形成恐慌。在分享疫情資訊時,可先仔細閱讀內文,認為合理及與對方相關的再分享。分享時也可簡單總結資訊的撮要,免得對方一頭霧水或誤解資訊。另外,如對方因疫情而變得極度焦慮,就避免向他轉發太多疫情相關新聞及資訊吧!
.
3️⃣ 留意情緒警號
主動關心身邊人的情緒狀態,尤其被隔離人士會否感到孤單寂寞、是否有抑鬱及焦慮徵兆。詢問及聆聽他們的煩憂與心事,並提供具同理心的陪伴及理解。比起鍵盤上的文字,有時一通電話或視像對話會更有溫度,並有助你清晰感受對方話語間的情緒及潛在警號。如對方有以下象徵,並持續了一段長時間,要多加留意:
- 過度關注疫情,嚴重至影響其他生活或工作上的重要事情
- 失去原有的興趣,不願與他人社交及聯繫
- 對生活及未來失去希望
- 睡眠質素差
.
4️⃣ 發掘新的社交模式
原有的社交生活被疫情擾亂,很久沒有與親友相聚,繼續「斷六親」不是辦法,你可與親友一同發掘新的社交模式:利用互聯網,在家中也可以一起相聚、找新活動,一起參與線上派對、演唱會、工作坊、連線打機、視像聚餐等。也可以趁這機會教導家中長者如何使用網上科技,就算安在家中也可以保持社交聯絡,不怕鬱悶。
.
5️⃣ 表示幫助及陪伴的意願
在疫情下,很多人每天都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在社交聯繫減弱的情況下,每人各自都因疫情困擾,容易感到孤立無援,卻又不敢打擾、拜托他人。因此,對身邊重要的人表明你的支持和陪伴十分重要,在艱難時期多主動慰問一下對方有甚麼需要、多表示關心,可能可以在無意之中解救到一個人。
[萬眾一心,共同抗疫 ]
請大家響應行動 ,點擊 支持
================
青協推出愛心響鈴大行動,從 情緒支援 、 視診服務、 短期住宿、 物資轉贈、 就業支援 五方面,提供多項應急服務,在疫情中送上愛與關懷 。
= = = = = = = = = = = = = = = =
每日困在家中,想自癒一下💗或充分利用時間增值自己💪🏻?
歡迎瀏覽全健空間 〖疫下・自癒〗 3至4月活動
伸延閱讀:【防疫日常系列】--- 【防疫日常】專注當下可以做的事,調整因疫情惡化而導致的情緒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