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inging bowl cert course jan 2024 blog post banner.png

陷入人生低潮期怎麼辦?人生不如意時,給自己放一個《悠長假期》



「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就把它當作一次神賜的、很長很長的休假吧,不需要總是盡全力衝刺的,人總有不順或疲倦的時候,不必勉強衝刺,不必緊張,不必努力加油,一切順其自然。」


不必躊躇人生低潮期怎麼辦,也不要勉強自己急於走出低潮,來自九十年代被奉為神劇的日劇《悠長假期》的經典對白,是進入瓶頸期的鋼琴家瀨名秀俊(木村拓哉飾)安慰剛被悔婚的過氣模特兒葉山南(山口智子飾)所說的話。


《悠長假期》於 1996 年首播,而日本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正經歷泡沫經濟從非理性增長以至爆破。這一波經濟衝擊,亦使日本的就業市場產生劇烈震盪,終身僱用制崩壞,派遣、約聘員工等不斷增加,難以負荷人力成本的中小企業紛紛削減人手。泡沫經濟在隨後的十年依然禍延著整個日本,經濟難望復甦,在一片愁雲慘霧中,《悠長假期》描寫的正是一群落魄的市民,在人生低潮期裡怎麼辦,需要的是一個總會走出低潮的期許,順其自然之後或會等到的轉機。


「我就爛」又如何 厭世生存之道


類似的金融衝擊每隔數年就搬演一次,接二連三的全球疫情讓人們必須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不景氣,出生於八十年代末以降的新一代心態上與前代人大相逕庭,不再盲目信任「多勞多得」。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增長走到盡頭,貧富懸殊擴大,在職貧窮與非典型就業情況越發普遍。固化的社會階層讓新一代人無法看到將來,比起發奮上進,「厭世」成為新的生存之道。


但這種表面上仿似自暴自棄的宣言,實際上亦可以視為他們以自嘲形式作出的自我保護機制,承認自己現在的不足,卸下當前的壓力,亦是一種坦然。如同莊子提倡的無為哲學,若想順應自然,不為自己製造局限,就應該練就「遊心於物外」的本領,順任自然,達致精神上的自由。


享有不快樂的權利 情感的理性化及其黑暗面


情感的理性化是社會的歷史的成長過程,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文明化過程和現代性的出現都有密切關係。近十餘年間盲目鼓吹的正向思考,時常奉正面思維、保持愉悅為金科玉律,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在《失控的正向思考》一書中導覽了美國龐大的激勵產業,透過讓人保持樂觀正向,抑制負面情緒。書中指出,這種強迫人們正面思考的文化源於喀爾文教派的嚴厲自我監視傾向,情感被納入可以被計算的績效管理的一部分。


此外,現代化社會將挫敗的成因與後果全部推卻到個人身上,最後竟反倒怪責個人不夠進取、不夠正面。現代性理論家 Ulrich Beck 指出,現代社會趨向個人主義化(individualism),使個人在選擇自決生涯時需要面對心理負擔,即便失敗了亦無法推托責任,而只是關乎自己的成敗(your own life your own failure)。當社會問題全部轉嫁在個人身上,會形成罪疚感、焦慮、甚至精神官能症,讓人們在遭受挫敗時引發心理情緒疾病。


擁抱人生失敗組的標籤 低潮期先不要想怎麼辦


有些人主張把低潮期稱為「離峰期」,不必裝作積極正面,坦然承認自身脆弱,毋須刻意找尋走出人生低潮期的方法。如是這樣,就會有美好的事情發生。


「比如是,回家路上看到美麗的夕陽。」瀨名說。

0 則留言

​最新活動及課程推介

  • Facebook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