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伴侶,你是否懷疑過自己和伴侶的相處模式是否正常?其實很多情侶都沒有自覺,他們並不如自己想像中那樣親密,總在關係中感到深深的不滿足。他們可能是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當中。
一、甚麽是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
假性親密關係是一種心理防衛系統,普遍且具破壞性,迫使產生虛假的連結,而且看上去和真正的親密關係沒兩樣。幼年的生長環境加上一些天生的傾向,形塑了我們早期對於親密關係的期望,童年所產生的生存焦慮及關係的不安全感最終將影響我們日後每一段關係。最易形成的互動模式正是讓關係在一方背負起照顧的責任,另一方負責被照顧、被服侍的狀態。雙方都在一種熟悉的角色和生存方式中感到安全,不允許愛的流動性,久而久之,功能失調的問題便出現了。
二、如何辨認自己是否深陷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看上來和真正的親密關係很像,以致我們很難有標準去判定。但深陷假性親密關係的人可能會有以下的問題:相處時不是以關心和付出為出發點,反而處處維護自己,相處時也會變得小心翼翼,對彼此充滿猜疑,因害怕失去自主權而不允許自己與對方過度親密,經常為了避免衝突而寧願不溝通,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外人看來可能會羡慕自己的關係,但自己卻感到非常孤獨和惆悵。
三、如何解決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修復失衡的互動,走進真實關係》一書中提倡以「DREAM」五步驟解決假性親密關係:
(一)發現(Discovery)
按受關係中有所出錯的事實,察覺自己孤立、寂寞、焦慮、恐懼等感覺,並了解和承認假性親密關係如何影響你的生活和人際關係。
(二)修復(Repair)
追溯自己為何會發展出現在的相處模式,與另一半共同承諾修復,在對方的支持下回顧最初的起因。
(三)賦權(Empowerment)
隨着改變而來的是你一直以來用假性親密關係來隱藏的脆弱,脆弱雖然可怕,但能創造情緒和心靈的適應力,反而建構權力,鞏固你自身。
(四)替換(Alternatives)
重塑舊有的習慣,改變與人展開親密關係、建立連結的方式,並探索成長的可能性。
(五)相互關係(Mutuality)
施與受、親密感、同情心、同理心都是建立真實人際關係的基礎,透過不停的練習付出和接受,逐步和伴侶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
=================================
參考資料:
馬克‧伯格、葛蘭特‧柏連納、丹尼爾‧貝利著;殷麗君譯:《假性親密:修復失衡的互動,走進真實關係》,台灣:心靈工坊文化,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