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性格和特質都是獨特的,這是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曾經提到的「白板理論」(Tabula Rasa)。除了外在環境因素外,原生家庭也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即使已經脫離了原生家庭,其影響仍可能繼續存在,影響我們的新生家庭、工作和信念,甚至延續至下一代。
原生家庭的定義
「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是源自弗里曼(David S. Freeman)的概念,意指我們自幼成長的家庭,由父母及/或兄弟姐妹構成。原生家庭在我們的思想、文化、宗教、生活習俗等方面,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個性,猶如畫家在白板上添上色彩,人的性格就如一幅畫展現於大眾面前。
從字面上看,原生家庭好像十分強調血緣關係,那孤兒豈不是沒有原生家庭?其實,原生家庭不僅限於血緣關係,而是指一個人在幼小時期成長的環境。例如一個家庭領養了一名孤兒,這名孤兒的性格、思考模式及生活習慣都仿效自家庭成員;孤兒院內的孤兒亦會仿效保姆以及其他孤兒的行為。每個人都在這樣的環境下,建立出獨有的習慣、人格和思維。
原生家庭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確立了人的早期形象、思想及行動,以便融入不同的生活圈子,甚至形成新生家庭等。
脫離原生家庭後的影響
隨著成長,我們最終會脫離原生家庭,開始自己的人生旅程。這個過程可能涉及到遇見伴侶,開始同居、結婚、生育,建立起新的家庭;或者是因為追求自主權,搬離原居地,開始獨立生活;或者是為了實現夢想,遠赴異鄉,在海外生活和學習。然而,即使我們物理上已經脫離了原生家庭,但是它所帶來的影響仍在延續。這些影響可能會體現在家庭結構、情緒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對待兩性關係的態度等方面。
原生家庭對愛情、家庭及思想的影響
父母離異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容易對愛情、婚姻缺乏信任,對伴侶產生誤解、發生爭執;童年時受到家人暴力對待而留下心理陰影,可能會受到影響,甚至日後組織家庭時會以暴力方式管教子女;生長於有宗教背景的家庭環境下,可能對宗教有強烈的歸屬感,因此難以接受異教徒或無神論者作為終身伴侶。
原生家庭影響真的很大?不可忽視後天環境因素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愛情觀、家庭觀及整體思想方面,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同時也有其他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只有家庭的影響,也受到學校、工作、朋友等各種環境的影響。
例如,原生家庭中有吸煙者,透過內化作用可能會影響子女長大後仿效家庭成員吸煙,但在學校教育講座、政府的警告下,讓人了解到吸煙危害健康,因此對香煙有所警惕,就可能即使長大後也不會吸煙;或是原生家庭裡沒有成員吸煙,但在朋友誘導或工作環境的影響下而開始嘗試吸煙,亦有機會養成吸煙的陋習。
另外,對於有宗教背景的原生家庭而言,雖然在幼時相當虔誠,但成長過程中接收到各種資訊、擁有更強的邏輯思維後,可能漸漸對宗教的信念產生動搖,因此削減了對宗教的熱誠,更有機會脫教;或是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其他宗教的人士,可能會改信其他宗教。
同樣,兒時在家暴的環境下成長,可能會留下不愉快的童年,但在心靈輔導、朋輩的協助下仍可以慢慢走出童年陰影的霧霾。當以後組織新生家庭時,更可將童年經歷引以為鍳,以免重蹈覆轍,犯下同樣的錯誤,努力為小朋友營造美好的童年。
原生家庭的意思在於初期人格的建立,脫離原生家庭後亦難免有所影響,但這影響不是絕對的,也不會束縛一生,最重要的是意識到問題後如何解決,跨過眼前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