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要的自信心,自信心其實是什麼東西?簡單來說,自信心就是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價值,並知道自己能夠做到什麼、擁有什麼。可是不少人都做不到這種心態,反而不接納自己,甚至討厭自己,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要談自信心訓練,就要從如何接納自己開始。
IG 相展示的,是社會要求我們的自我形象?
自信是發自內心相信自己,是一種自我肯定。談肯定往往都需要有標準,而現代社會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可以來自家人、親戚、朋輩、同學或同事。他人的標準包括財富、學歷、職業與事業成就,但亦可以是皮膚、體態、衣著打扮,以至說話的口音。這些標準統統都影響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讓不少人都竭力讓自己符合這些標準。
所以很多人都會在 IG 上呈現自己生活中最好的一面:旅行或 staycation 時打卡,在咖啡店、酒吧或高級餐廳打卡,在健身房或藝術展覽亦打卡。這樣做都是為了表現出自己跟得上社會的標準,擁有社會認定的美好生活。
不過,符合社會標準就可以有美滿人生嗎?我們看到富有、有地位的人不一定活得快樂,亦不一定精神健康。相反,追求不到社會的標準會帶來焦慮,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漸漸就會產生否定自己的負面心理。
並非要「躺平」或無欲無求
話雖如此,我們並非要像近年流行的「躺平」風氣那樣,做到無欲無求——或所謂的沒有期望,就沒有失望。不少大家正在追求的事物本身都沒有問題,例如健康體態與活躍的人際關係對於人生都是甚有價值的東西。重點是分辨對這些東西的追求是出於自己,抑或只是滿足社會的要求、他人對於自己的眼光,或只是希望「人有我有」,被他人的欲望強加諸自己身上而沒有自覺。
我們應該轉換自己的態度,嘗試直接感受與享受生活中的事物。例如食物帶來快樂不是因為它很高級或高價,而是因為它本身的口感與味道。這種心態,有助於我們減少被他人目光的影響,將中心重新放到自己身上,建立出自我接納的心理。
訓練自信心,在於改變對自己的態度
大家應該都聽過這句話:「如果沒法改變世界的話,那就試著改變自己」似是很消極,但卻是一種很正確的處世態度,我們不妨再補充一下:「如果沒法改變世界的話,那就試著改變看待自己的態度」。
首先我們要接受沒有人是完美的,人亦沒有必要讓自己完美。接受自己的不足,第一步是不再懼怕「不足」本身。我們大可以接受自己脆弱而容易受傷,接受自己不喜歡熱鬧,接受自己的體態不健美,接受自己沒跟上流行時尚——重要的是接受真正的自己,不讓他人的標準主宰我們對自己的形象。
有了這種接受的態度,我們可以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然後再思考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考慮清楚自己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如何改善自己而達到這種追求。
最後,我們應該記得,這個世界的確有充滿苛刻的人,以各種標準對我們評頭品足;但這個世界仍有不少寬容、以真心對待彼此的人,值得我們認識、結交。